2018年寒冬时节,许家印迎来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。12月15日这天,他带着妻子和98岁高龄的老父亲,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河南周口太康老家。此时的许家印已贵为首富,他一手打造的恒大集团横跨地产、足球、快消、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。正如中国那句老话衣锦还乡,许家印的这次返乡之旅,完美诠释了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的传统。
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次返乡活动,周口市委书记、市长以及太康县各级领导全程陪同。乡亲们更是早早就在村口翘首以盼,都想亲眼见证这位衣锦还乡的游子。整个村庄洋溢着喜庆与自豪的氛围。然而谁又能想到,短短两三年后,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会像沙堡般轰然倒塌。从一介寒门到中国首富,再到负债两万亿,许家印的人生轨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?
展开剩余84%中国人自古就有深厚的乡土情结。千百年来,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、光耀门楣是无数人的梦想。从汉高祖刘邦的《大风歌》,到京东刘强东为家乡修路建校,再到其他成功人士反哺桑梓,这种情怀早已融入民族血脉。许家印也不例外。或许正是幼时的贫苦经历,让他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始终怀有特殊的情感。童年的艰辛,反而让他更加珍视家乡的温暖。
饮水思源这句话,用在许家印身上再贴切不过。1958年,许家印降生在河南周口太康县一个贫苦农家,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。他家境贫寒,经常食不果腹,挖野菜、摘野果成了家常便饭。作为重灾区的河南,许家印一家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,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更不幸的是,许家印出生后不久,母亲就因败血症离世。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,即便家人倾家荡产也没能挽回她的生命。关于母亲的记忆,许家印只能从父亲和奶奶的讲述中拼凑。母亲走后,年幼的许家印只能与父亲、奶奶相依为命。这段艰难岁月,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。
在那些困顿的日子里,每当父亲外出谋生,奶奶就会带着小许家印走村串户卖醋维生。即便在贫困的乡村,仍有许多善良的乡亲伸出援手。这份温暖的情谊,或许正是许家印日后回报桑梓的动力源泉。
40岁那年,经过多年打拼的许家印创立了恒大集团。当时他刚完成第一个房地产项目,身家不过数百万。即便如此,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,回乡后便捐出100万元重建村小学。这所更名为家印小学的校舍,历经二十余载风雨,至今仍坚固如初。
进入新世纪,随着中国经济腾飞,许家印的事业也蒸蒸日上。他不仅斥资1亿元兴建家印中学,还设立多项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。即便登上首富宝座,他依然心系社会,在教育、扶贫、体育等领域的累计捐款超百亿元。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,他大力改善家乡交通,修建了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。
对家乡医疗事业的投入,或许源于许家印幼年丧母的伤痛。2016年以来,他多次返乡考察,不仅捐建学校、改善交通,还兴建了太康县医院高贤分院和农业基地。据统计,他对家乡的捐助总额已突破16亿元。最后一次返乡时,他给每位村民发放了3000元红包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。为感念他的善举,乡亲们在村口立起了一座醒目的功德碑。
那时的许家印满怀赤子之心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。而家乡父老也对这位知恩图报的企业家充满感激。许家印曾专程探望恩师程守德夫妇,得知他们退休后为房贷所困,当即赠送了一套新房。这份情谊源于一段往事:高考恢复后,家境贫寒的许家印靠着14元助学金度日。有次因饥饿吃了一毛钱的热干面被老师批评,程老师夫妇得知后悄悄寄来20元。这雪中送炭的恩情,许家印铭记终生。
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,2021年恒大突遇重大危机。2008年金融危机时,许家印曾凭借智慧化险为夷。但这次的情况更为严峻。金融危机导致恒大上市计划搁浅,资金链几近断裂。
面对投资者纷纷撤资、企业摇摇欲坠的局面,许家印沉着应对。经过数月斡旋,他成功获得香港富豪注资,暂时渡过难关。
但许家印并未吸取教训,反而继续在足球、快消、新能源等领域大肆扩张。依靠高杠杆维持的商业版图,最终在地产寒冬和政策调控下难以为继。
随着三道红线政策落地,恒大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。两万亿的巨额债务让这个商业帝国轰然倒塌。曾经的商业传奇,就此黯然落幕。
恒大暴雷后,无数购房者的血汗钱可能付诸东流。许家印的故居也风光不再:门联残破、榆树被伐、围墙倾颓。那座功德碑也在岁月中渐渐湮没。
许家印的人生堪称传奇。从白手起家到首富,再到如今的困境,他对家乡的赤诚始终未改。尽管遭遇重大挫折,但他的创业精神和慈善情怀仍值得肯定。未来的许家印,或许还能...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